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我们用了几百年的引力理论出错了?暗物质可能

来源:现代远距离教育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1-11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你可能听说过,宇宙中的物质大部分都是暗物质。这种不可见的物质能提供引力,让星系保持高速自转。几十年来,对暗物质的搜寻从未中断,但直到今天,科学家们依然没有发现它的

你可能听说过,宇宙中的物质大部分都是暗物质。这种不可见的物质能提供引力,让星系保持高速自转。几十年来,对暗物质的搜寻从未中断,但直到今天,科学家们依然没有发现它的踪迹。这时,一些科学家开始认为,接连不断的失败让暗物质看上去越来越像一个多世纪前的以太。当时,狭义相对论彻底杀死了广为流传的以太假说;而今天,是否又会有理论再次扮演这个角色呢?

当前宇宙学的标准模型是ΛCDM模型,它的全称是Λ-冷暗物质模型(Lambda Cold Dark Matter Model)。顾名思义,它假设宇宙中存在暗物质。当前的宇宙学家都在默认ΛCDM模型的环境下接受教育,他们被告知宇宙中暗物质多于重子物质(即普通物质)。将最新的观测数据带入这个模型,可以计算出宇宙中重子物质占4.9%,暗物质占26.8%,暗能量占68.3%。

几十年来,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寻找暗物质。其中最有希望的候选体是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(weakly interacting massive particles,WIMP),这种粒子只能通过弱相互作用和引力与其他物质产生作用,并且其质量比普通粒子大一些。但从来没人发现过它。

本月初,在马塞尔·格罗斯曼国际广义相对论大会上,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PandaX实验(“熊猫”实验)公布了PandaX-4T实验的首个暗物质搜寻结果,人类又一次没能找到暗物质。反而,基于PandaX-4T试运行95天的数据,暗物质反应截面的上限又被降低了,这意味着理论中的暗物质更难被发现了。


PandaX-4T刷新了暗物质反应截面的上限

但是,在暗物质迟迟没能被发现的同时,学界对ΛCDM模型的信心却越发坚定。2014年版的《粒子物理学评论》[1]中写道:“(宇宙学的)统一模型已经建立起来了,似乎没剩下多少空间能对这个范式进行大幅度的修改。”这一“flag”满满的言论很容易让人想到一个多世纪前的“两片乌云”。这一次,类似的情况会再次上演吗?或者说,暗物质真的存在吗?

暗物质与MOND理论

暗物质是在解释星系自转曲线(galactic rotation curve)的异常时被提出的。上世纪70年代,天文学家发现大量星系的旋转速度和通过引力计算的不符。按照观测到的物质的质量计算,在星系外围,星系的旋转速度应该下降。但观测到的星系自转速度却比引力计算的要大。于是天文学家猜测,可能存在我们看不到的物质,它们包裹着星系,提供了额外的引力,让星系自转速度保持在较高水平。

这种我们看不见,却又能提供引力的物质,就是暗物质。后来暗物质理论经过多次完善,逐渐形成了今天宇宙学的标准模型——ΛCDM模型。暗物质有很多种候选体,比如很轻的轴子(axion),也可能是很重的微型黑洞,或是难以被发现的中子星、白矮星,甚至是流浪行星。而最具希望,同时也是科学家一直在寻找的是WIMP。WIMP不会参与电磁相互作用,用电磁波进行观测的天文学家根本不可能直接发现它;而它却又能提供引力,维持着较高的星系自转速度。然而,几十年来对WIMP的搜寻,其结果不过是一次又一次地证明它的发现难度高于当时的技术水平。

对星系自转曲线的异常来说,暗物质并非唯一的解法。还有一种理论名为修改的牛顿动力学(Modified Newtonian Dynamics),或者叫MOND理论。1983年,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学院的物理学家莫德采·米尔格若姆(Mordehai Milgrom)提出了这种理论。他指出在星系自转曲线中,有两点是暗物质无法解释的。第一,自转速度并不是简单的大于引力的预测,而是在星系中心保持较为正常的水平,在远离星系中心时才会不断上升,最终趋向于一个稳定值。这种现象被天文学家称为“旋转曲线的渐进平坦性”。第二,异常高的旋转速度只有在引力导致的加速度低于一个特定的、非常低的值时才会出现。


传统理论预测的(A)与观测到的(B)典型旋涡星系自转曲线对比

这个特定的加速度值被米尔格若姆称为a0,在太阳系内任何地方,太阳引力产生的加速度都高于这个值。在测量星系边缘的自转速度之前,天文学家从来没有测量过如此微弱的引力。于是米尔格若姆认真考虑了在这一条件下,引力理论出现偏差的可能。

在1983年发表的3篇论文[2][3][4]中,米尔格若姆对牛顿引力进行了一个简单的修正(在星系尺度上,由广义相对论计算的引力可以被简化为传统的牛顿引力),并用修正后的牛顿引力重现了旋转曲线的特性。几十年来,MOND理论一直都是暗物质的替代理论。

文章来源:《现代远距离教育》 网址: http://www.xdyjljygw.cn/zonghexinwen/2022/0111/714.html



上一篇:为何要安排女性参与太空飞行?她们有何优势呢
下一篇:探访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:陆海相接处,万物皆

现代远距离教育投稿 | 现代远距离教育编辑部| 现代远距离教育版面费 | 现代远距离教育论文发表 | 现代远距离教育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现代远距离教育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